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70|回复: 23

中华酒文化

[复制链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发表于 2006-4-2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3\"][COLOR=\"Blue\"]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它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坠落,伤身败体。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4 s) ]* X0 _4 _  h) |
  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研究社会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中华酒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会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COLOR][SIZE=\"2\"][/SIZE][/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Blue\"][SIZE=\"3\"]酿酒的起源
+ ?8 z5 ^% |% l7 M8 b9 l& b  在我国,由谷物粮食酿造的酒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而果酒所占的份额很小, 因此,酿酒的起源问题主要是探讨谷物酿酒的起源。
' q' u8 o7 G# E) @- b1 _* C  一 酿酒起源的传说' `1 b2 |& {" d5 y; c! I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宋代<<酒谱>>曾提出过质 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罗列于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传说。
. B  X$ w- }, ?) s   1 仪狄酿酒5 p2 c0 r, z8 N. F! v8 E  \- _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 仪狄 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禹乃夏 朝帝王)\"。
. g, v/ N- J) u6 S- ^8 {! Z9 U4 t   2 杜康酿酒
. B! g- {5 h5 e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 中解 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 h, p; j! B# c( |   3 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 M# z( [$ M0 J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 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 ---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很多发明创 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 证。. n/ M8 D) X$ r1 W  a
   4 酒与天地同时
/ @: h+ |, F% s2 \( m" O  更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3 G+ u3 h) @* _  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大致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这是 可信的,而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证实。夏朝距今约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经出土距 今五干多年的酿酒器具。(<<新民晚报>>1987年8月23日\"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在山东 莒县发现,\"副标题为\"同时发现五干年前的酿酒器具\")。这一发现表明: 我国酿酒 起码在五干年前已经开始,而酿酒之起源当然还在此之前。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 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D, u/ E$ K0 o
  二、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5 Z( V; e$ f! J3 J
    1 酒是天然产物- m# ~& d% S6 ]
  最近科学家发现,在漫漫宇宙中,存在着一些天体, 就是由酒精所组成的。 所蕴藏着的酒精,如制成啤酒,可供人类饮几亿年。这说明什么问题?正好可用来 说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种天然产物。人类不是发明了酒,仅仅是发现了酒。酒里的最 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学名是乙醇,分子式为C2H5OH),许多物质可以通过多 种方式转变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酒精;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将某些物质转变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备产生这些条 件的基础。
/ g) P3 S( Q3 V3 }  我国晋代的江统在<<酒诰>>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云杜 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在这里, 古人提出剩饭自然发酵成酒的观点,是符合科学道理及实际情况的。江统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的人。总之,人类开始酿造谷物酒,并非发 明创造,而是发现。方心芳先生则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在农业出现前后,贮藏谷 物的方法粗放。天然谷物受潮后会发霉和发芽,吃剩的熟谷物也会发霉,这些发霉 发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曲蘖,将之浸入水中,便发酵成酒,即天然酒。 人们不断接触天然曲蘖和天然酒,并逐渐接受了天然酒这种饮料,于是就发明了人 工曲蘖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发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 现代科学对这一问题 的解释是:剩饭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 糖分,酒精,自然转变成了酒香浓郁的酒。在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中,采集的野果 含糖分高,无须经过液化和糖化,最易发酵成酒。 ! j9 g3 n4 E3 {! @+ G
   2 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饮料酒
( q5 D. z$ X# j) k* W! X6 F  人类有意识地酿酒,是从模仿大自然的杰作开始的.我国古代书籍中就有不少关于水果自然发酵成酒的记载。如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曾记载山梨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后竟变成了清香扑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也记载道某山民因避难山中,堆积在缸中的蒲桃也变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还有所谓\"猿酒\"的记载,当然这种猿酒并不是猿猴有意识酿造的酒,而是猿猴采集的水果自然发酵所生成的果酒。% M0 m1 L9 R4 @3 c8 A) Z
  远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 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发酵生成香气扑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乳糖,极易发酵成酒,以狩猎为生的先民们也有可能意外地从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一种\"醴酪\",即是我国乳酒的最早记载。根据古代的传说及酿酒原理的推测,人类有意识酿造的最原始的酒类品种应是果酒和乳酒。因为果物和动物的乳汁极易发酵成酒,所需的酿造技术较为简单。* ?  v* F1 ^! j
  3 谷物酿酒始于农耕时代还是先于农耕时代?; r# o9 x: [6 [, M
  探讨谷物酿酒的起源,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谷物酿酒起源于何时?我国最古老的谷物酒是属于哪类?对于后一个问题,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绍。
3 T/ e% f" Y: b# ~0 `  谷物酿酒始于何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 D1 N) Y5 k6 |5 v% ^# n  传统的酿酒起源观认为:酿酒是在农耕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早在汉代 就有人提出了,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清盎之美,始于耒耜\"。现代的许多学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认为是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粮食后,才开始酿酒的。
, J% K! S5 x# Z7 [  另一种观点认为谷物酿酒先于农耕时代,如在1937年,我国考古学家吴其昌先生曾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我们祖先最早种稻种黍的目的,是为酿酒而非做饭 ……。吃饭实在是从饮酒中带出来。\"这种观点在国外是较为流行的, 但一直没有 证据。时隔半个世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家索罗门·卡茨博士发表论文,又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人们最初种粮食的目的是为了酿制啤酒,人们先是发现 采集而来的谷物可以酿造成酒,而后开始有意识地种植谷物,以便保证酿酒原料的供应。该观点的依据是:远古时代,人类的主食是肉类不是谷物,即然人类赖以生 存的主食不是谷物,那么对人类种植谷物的解释可能也可另辟溪径。国外发现在一万多年前,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酿造谷物酒,而那时,人们仍然过着游牧生活。5 O5 `' E# ]4 ^) o6 u: x7 n
  综上所述,关于谷物酿酒的起源有二种主要观点,即:先于农耕时代、后于农耕时代。新的观点的提出,对传统观点进行再探讨,对酒的起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极有意义的。[/SIZE][/COLOR]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酒的礼俗: ]- [; ~9 i' ^0 r) o# |- q
  
! z3 x. Z' ]; `- f& K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 }) p( ^! V, u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节日的全新解释是:必须选举一些日子让人们欢聚畅饮,于是便有了节日,而且节日很多,几乎月月都有。代代相传的举国共饮的节日有:& F8 ~0 b+ V  R2 y5 s
    1、春节1 d$ x% A, i3 n: o( P+ A
  俗称过年。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春节期间要饮用屠苏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
' |  x) q8 ^) u6 P3 k  “屠苏”原是草庵之名。相传古时有一人住在屠苏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给邻里一包药,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时,再用这井水对酒,合家欢饮,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后人便将这草庵之名作为酒名。饮屠苏酒始于东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
9 t. \" i: R( c* `# ~  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饮用方法也颇讲究,由“幼及长”。“椒花酒”是用椒花浸泡制成的酒,它的饮用方法与屠苏酒一样。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宋代王安石在《元旦》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周庚信在诗中写道:“正朝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吐随铭主,椒花逐颂来”。
3 L8 {, C2 C' m9 S0 N( O. ]" ~    2、灯节6 u* B8 G" M0 F# i
  又称元宵节、上元节。这个节日始于唐代,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晚上观灯、看烟火、食元宵(汤元)。
  O! N' e( S0 r7 Z0 h- G& d   3、中和节
* D% {8 o+ o7 Z' I& T" F) V' `  又称春社日,时在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说是可以医治耳疾,因而人们又称之为“治聋酒”。宋代李在诗中写道:“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厅”。据《广记》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据清代陈梦雷纂的《古今图书集成·酒部》记载:“中和节,民间里闾酿酒,谓宜春酒”。1 x- Q; U) U2 a# }5 l( x
    4、清明节
8 n% |# P* v2 i) e& B+ E  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据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记载:在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  }, U6 P) m   5、端午节
( J1 e! X$ D% z0 t, |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同时还有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的习俗。最为普遍及流传最广的是饮菖蒲酒。据文献记载:唐代光启年间(885-888年),即有饮“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尧藩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后逐渐在民间广泛流传。历代文献都有所记载,如唐代《外台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元稗类钞》,明代《本草纲目》、《普济方》及清代《清稗类钞》等古籍书中,均载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菖蒲酒是我国传统的时令饮料,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御膳时令香醪。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也有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由于雄黄有毒,现在人们不再用雄黄兑制酒饮用了。对饮蟾蜍酒、夜合欢花酒,在《女红余志》、清代南沙三余氏撰的《南明野史》中有所记载。[/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中秋节
$ u/ H, {% m, W' H% H) \- e+ ]  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韩愈在诗中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据清代潘荣陛著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 e/ f) r8 j, u9 T6 H6 B) |
  我国用桂花酿制露酒已有悠久历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酿有“桂酒”,在《楚辞》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 y& n' s- X0 V# R
  汉代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也有“桂醪”及“黄桂之酒”的记载。
7 Q( W/ f* G4 b9 O: z  唐代酿桂酒较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酿此酒,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有“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美、凡酒用药,未有不夺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谓桂酒椒浆者,要知其为美酒”的记载。
/ U) T4 X3 q% t+ X# ]  金代,北京在酿制“百花露名酒”中就酿制有桂花酒。: `% ?4 l" ]1 R+ u
  清代酿有“桂花东酒”,为京师传统节令酒,也是宫廷御酒。对此在文献中有“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的记载。直至今日也还有在中秋节饮桂花陈酒的习俗。. `" j" N' F$ U% O* A
  7、重阳节
: H4 }3 q; |8 }, z( o: Q% u4 |  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始于汉朝。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待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登高,《续齐谐记》曰:‘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绢囊,盛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自此以后,历代人们逢重九就要登高、赏菊、饮酒,延续至今不衰。
$ r! [* {( P6 g! G! h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颜色不老”,“令头不白”,“轻身耐老延年”等。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酿制菊花酒。除饮菊花酒外,有的还饮用茱萸酒、茱菊酒、黄花酒、薏苡酒、桑落酒、桂酒等酒品。) E. ^/ r7 d2 |9 q
  历史上酿制菊花酒的方法不尽相同。晋代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清代则是用白酒浸渍药材,而后采用蒸馏提取的方法酿制。因此,从清代开始,所酿制的菊花酒,就称之为“菊花白酒”。3 x# f4 l* ^$ N, y
   8、除夕
0 G& c3 |, U5 W0 e  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始于南北朝时期。梁代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写道:“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守岁都是要饮酒的,唐代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写有这样的诗句:“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宴”。宋代苏轼在《岁晚三首序》中写道:“岁晚相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 N3 p' f0 R3 g) r$ p9 |" k5 j  除夕饮用的酒品有“屠苏酒”、“椒柏酒”。这原是正月初一的饮用酒品,后来改为在除夕饮用。宋代苏轼在《除日》一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岁”。明代袁凯在《客中除夕》一诗中写道:“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唐代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
  H- h; T4 ~( L) z! {! n6 O  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这一习俗延续到今。[/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酒与民俗2 o- z5 o% v7 r' Q' d# {* N
   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
+ F" p" f7 i* r! J9 _  酒与民俗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情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之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之无酒,后人忠孝之心无以表述;生宴之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饯行洗尘苦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述。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Y# p+ ]/ Q& s' K
  早在夏、商、周三代,酒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就已紧密相连,并且公式化、系统化。当时,曲蘖的使用,使酿酒业空前发展,社会重酒现象日甚。反映在风俗民情、农事生产中的用酒活动非常广泛。" K9 r! Q  F3 d. T6 x1 ]7 a4 e9 K
  夏代,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豳风)》)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先秦时期农村中乡饮的风俗画。在开镰收割、清理禾场、农事既毕以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屠宰羔羊,来到乡间学堂,每人设酒两樽,请朋友共饮,并把牛角杯高高举起,相互祝愿大寿无穷,当然也预祝来年丰收大吉,生活富裕。
1 I3 t3 F6 u$ a8 g" _1 p  周代风俗礼仪中,就有冠、昏(婚)、丧、祭、乡、射、聘、朝八种,大多又酒冠其中,有声有色。例如:男子年满二十要行冠礼,表示已成为成年人,在冠礼活动中,“嫡子醮用醴,庶子则用酒”(《中国文化史》),庆贺自己走向成熟。此间无论是味菁的醴,还是味浓的酒,都成为祝福生命的圣水。
. c5 c( m- `8 U' }  V  周代的婚姻习俗,已经走向规范化、程式化,由提亲到完婚,已形成系统,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讲究,男子若相中某一女子,必请媒提亲,女应允后,仍有纳采、问名、纳吉等过程。婚期至,“父醮而命之迎,子承命以往,执雁而入,奠雁稽首,出门乘车,以俟妇于门外,导妇而归,与妇同牢而食,合卺而饮。”新婚夫妇共同食用祭祀后的肉食,共饮新婚水酒,以酒寄托白发到老的愿望。周代时兴射礼,虽等级有三,但“凡射,皆三次,初射三耦射;再射三耦与众耦皆射;三射,则以乐节射,不胜者饮。”酒在射礼中成为败者的惩罚之物,情趣无穷。
  L$ ?+ ]/ g3 l: K  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活动过程中,“凡宾,六十者坐,五十者立”。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
# Y3 x3 q! q4 C' Z+ B  三代风俗礼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它“集前古之大成,开后来之改政”(《中国文化史》,传承沿袭,不少风俗现象仍保留至今,近现代民间习尚的婚礼酒、丧葬酒、月米酒、生期酒、节日酒、祭祀酒等等,都在周代风俗文化的“八礼”中寻到源。! J- [2 u% z+ v+ I2 p
  时推风移,民谷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则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8 c6 d# W; D, Y3 I7 @* Z% L
  生期酒:老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期酒。届时,大摆酒宴,至爱亲朋,乡邻好友不请自来,携赠礼品以贺等。酒席间,要请民间艺人(花灯手)说唱表演。在贵州黔北地区,花灯手要分别装扮成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等八个仙人,依次演唱,边唱边向寿星老献上自制的长生拐、长生扇、长生经、长生酒、长生草等物,献物既毕,要恭敬献酒一杯,“仙人”与寿星同饮。0 Z" R- c6 C  E( o. {
  婚礼酒:提亲至定亲间的每一个环节中,酒是常备之物。打到话(提媒)、取同意、索取生辰八字,媒人每去姑娘家议事,都必须捎带礼品,其中,酒又必不可少。婚期定下,男家又酒肉面蛋糖果点心一应俱全,躬请姑娘的舅、姑、婆、姨,三亲四戚。成亲时,当花轿抬进男家大院,第一件事就要祭拜男家列祖列宗,烧酒、猪头、香烛摆上几案,新人双脆于下,主持先生口中念念有辞,最后把猪头砍翻而将酒缓缓洒于新郎新娘面前。之后,过堂屋拜天地,拜毕,新人入洞房,共饮交杯酒,寄托白头相守、忠贞不二的爱情。洞房仪式完毕,新人要双双向参加婚礼酒宴者敬酒表示致谢,此时,小伙们少不了向新婚夫妇劝酒,高兴起来,略有放肆,逗趣、玩笑自在其间,婚礼酒宴充满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6 r+ j! E4 ?" ~9 o0 u
  月米酒:妇女分娩前几天,要煮米酒1坛,一是为分娩女子催奶,一是款待客人。孩子满月,要办月米酒,少则3、5桌,多则2、30,酒宴上烧酒管够,每人另有礼包1个,内装红蛋、泡粑等物。# w- s5 }+ f7 I& {( l
  祭拜酒:涉及范围较宽,一般有两类,一是立房造屋、修桥铺路要行祭拜酒。凡破土动工,有犯山神地神,就要置办酒菜,在即将动工的地方祭拜山神和地神。鲁班是工匠的先师,为确保工程顺利,要祭拜鲁班。仪式要请有声望的工匠主持,备上酒菜纸钱,祭拜以求保佑。工程中,凡上梁、立门均有隆重仪式,其中酒为主体。二是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要设祭拜酒。除夕夜,各家各户要准备丰盛酒菜,燃香点烛化纸钱,请祖宗亡灵回来饮酒过除夕,此间,家有以长幼次序磕头,随及肃穆立候于桌边,三五分仲后,家长将所敬之酒并于一杯,洒于餐申述四周,祭拜才算结束,全家方得起勺用餐。在民间,心有灾难病痛,认为是得罪了神灵祖先,于是,就要举行一系列的娱神活动,乞求宽免。其形式仍是置办水酒菜肴,请先生(也有请花灯头目)到家里唱念一番,以酒菜敬献。祭拜酒因袭于远古对祖先诸神的崇拜祭奠。在传统意识中,认为万物皆有神,若有扰神之事不祭拜,就不会清静。(祭拜酒中的一些现象,因属糟粕一类,在民众中已逐渐消失。) [/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少数民族酒文化# Q; [3 A9 \$ ]
  
' p$ _& ?& l2 r( X   粮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青裸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史记·大宛列传》记安息国,说:“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史记.大传》又说:“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稽。”可见当时当地酿酒业之发达。《汉书.西域传》载,张骞出使西域后,武帝与西域和亲,公主嫁乌孙国主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人。”乌孙族最初活动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西迁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葱岭北,辽代以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载:“王与之酒泉”,杜预注:“周邑”。《水经注.河水二》:“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注:“酒泉,其水甘若酒味也。”世若无酒,不会以酒喻之,说明当时酒在民间生活中已很普遍。酒泉地区当时是少数民族地区。* y3 u9 w6 X# E* f) m4 a- n
   葡萄酒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内地后,才开始在国内广泛引种的。葡萄酒的酿制法,于唐太宗时由西域传入长安。后人传说来自西域高昌国。高昌在唐代的辖地西包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阗,几乎囊括今日的整个新疆地区。高昌国是今维吾尔族的先祖回鹘人的一支西迁建。《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唐延“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晋张华《博物志》称:“西域有葡萄酒,积年败。彼俗云:可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隋书》和旧、新《唐书》都说西域高昌国盛产葡萄酒。当时汉族人中,只有与西域毗连的凉州(今甘肃西部)才仿造葡萄酒。北宋末年朱翼中所著的《北山酒经》中所说的葡萄酒,只是以葡萄酒酿造法为工艺,以粮食为主料,以葡萄和杏仁为辅助香料制成的酒。直到明代,纯粹的葡萄酒才在内地广泛酿造。; m7 L1 ]  f+ r+ W6 J) b
  烧酒原本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元代经西域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成为中国人传统的主要的烈性饮料。; A5 M9 B" C: f+ E7 h( K8 b
  奶酒又称乳酒,是中国北方蒙古、哈萨克等牧业(过去主要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饮料,以马、牛、羊的乳汁发酵加工而成。自然发酵而成的奶酒度数不高,不易醉;以蒸溜法制成的奶酒浓度高,酒劲大。《鲁不鲁乞东游记》中记载的奶酒制法是:把奶倒入一只大皮囊里,然后用根特制的棒开始搅拌,这种棒的下端像人头那样粗大,是挖空了的。当他们很快地搅拌时,马乳开始发生气泡,像新酿葡萄酒一样,并且变酸和发酵。继续搅拌,提取出奶油,当它有辣味时,就可以当酒喝了。奶酒最初产生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他们以皮囊盛奶,在游牧颠簸的过程中乳汁变酸发酵成奶酒,被牧民发现而利用和进一步加工,流传至今。据《史记.匈奴传》称,“其攻占,斩首虏赐一壶酒”,可见当时酒在匈奴人的生活中已普遍应用。匈奴人饮的酒,除汉王朝送的以外,主要是乳酒。《匈奴列传》说,汉文帝时,中行说投降匈奴,向单于献计,要他摒弃汉王朝送的酒食,“以示不如酶之便美也”。就是乳汁。蒙古人饮用马奶酒的记载,最早见于《蒙古秘史》,该书说成吉思汉第十一代先祖布旦察尔,曾在通戈格河畔游牧的一个部落中饮用过类似于马奶酒的“额速克”。《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的记述。“忽迷思”即马奶酒。清·基城主人《出塞集.塞外竹枝词》注说,蒙古人“以马乳酿酒,每饮必烂醉而后已。”可见马奶酒不仅多,而且好喝,否则不可能“每饮必烂醉”。据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马奶酒确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补肾活血、助消化,而且对胃病、气管炎、神经衰弱和肺结核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在元代,马奶酒已成为宫廷国宴的饮料,至现代,蒙古族男女老幼皆喜饮马奶酒。
( I) g3 |9 q$ u; R+ Q  用酒曲酿酒的技术,最早产生于中国。法国人利用酒曲生产酒精,已是公元十九世纪末的事了。他们过去造酒,是利用麦芽淀粉糖化的方法。中国人用酒曲造酒比欧洲人早3000多年,这当然与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史有关。但是以麦酿酒,却出现较晚。《唐书.党项羌传》载,党项人求大麦酿以为酒,是中国北方有麦洒的最初记载。
# T1 c' q6 e+ W4 M8 X: ^1 _  总的来说,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没有不饮酒的,只是饮酒者在民族人口中占的比例、饮酒场合的多少及耗酒量的大小不同而已。换言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且从体总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酒德和酒礼  }- K/ G2 a- K& j% n
8 o9 l5 b8 y1 B6 n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 I  m$ ^7 I0 ?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1 Y/ \2 c4 Q1 O3 S: i
  饮酒作为一种饮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种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 W! I: X' A# d7 m* U7 S1 d2 Q1 ~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9 }; z7 B4 f( G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 |# W5 @. _9 g/ y- E8 i9 o/ c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5 B3 l4 }' a. G, e+ U" m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 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原始宗教、祭祀、丧葬与酒( [6 h6 p7 @% k& M# d
  
- K' S* y6 Z, d5 f2 ?! g5 ?' b7 K* m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
/ O  H) D  W# W+ z$ e- V6 u3 B5 o  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巫和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区别的,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如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后来又有了“祭酒”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
5 H6 m/ _! s& W) h; g! G  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
& x/ |0 j+ g) F) d, c  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为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的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数民族则在吊丧时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听到丧信后,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赠送丧家几斤酒及其大米,香烛等物,亲戚送的酒物则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来斤白酒,一头猪。丧家则要设酒宴招待吊者。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 “离别酒”。死者入葬后,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
8 K" s4 S0 C, v4 n' C4 }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婚姻饮酒习俗- r% X3 j# `" z9 k
  % P( v4 u$ y+ l& Q! F
  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坏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 w) j) ]# R5 |: _9 R0 V. o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 . [" x3 ?* g) p. q7 q% c! ~, E; M
  满族人结婚时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 ) n* @% X. i" Q7 `/ M3 i9 v% N
  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的“谢亲席”:将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由两人抬着送到女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女的感谢之情。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9 V# r% x) v  |6 o  达斡尔族的“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这也叫”进门盅“,来宾要全部饮尽,以示已是一家人。尔后,男家要摆三道席宴请来宾。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酒”。
7 J5 {4 P$ {, }7 n  , _$ g0 J, N* R/ q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i  w( `; T% W
  “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 D2 g5 s8 {( n2 n1 A( r& w5 P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 (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礼记·昏义>>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联,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这种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让新郎新娘喝完后,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
  b$ {4 {+ ], V  婚礼上的交擘酒:为表示夫妻相爱,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饮一口。
; h9 b0 K  Q5 m; Q6 t, [* r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 C" S8 y' I1 x# ]: m4 i" Z2 p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 ,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 G) K) C) y% j* }, q' E5 h  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 * B0 G+ ?5 \/ u+ s) w' b' S: L
  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 X3 ]# V4 h! [( V7 r
  朝鲜族的“岁酒”: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 e0 z3 J% m( [$ Z* u. _& P
  哈尼族的“新谷酒”: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 ~3 G; L, p. P# d! U- O4 X3 f- a  “菊花酒”由来已久,<<西京杂记>>曾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劝  酒
% X/ {9 @0 u: D7 T& k# `# i' Z  
5 F5 s7 M" t) a$ \8 n; h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 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 w: y' O# O. k$ {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 M) X2 l2 ~% E, d6 r  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 [6 D8 C; G# y" [2 o6 i; E- i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 f' s0 V# }  M  C2 j) d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 s0 ~% |! V& q" a: Z& H8 V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 W' u. ]: Q9 J7 k  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 “感情浅,舔一舔。” & N  ]4 H+ }* A: P  t% C) F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 ]% j* Q7 A$ K. I* ?$ X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这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青稞酒的来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在喝酒时,藏族人民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往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了。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主人的酒酿得好。藏民族敬酒时,对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6 X8 s; ]% b- ^- n6 n' L+ d  壮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主人这时还会唱起敬酒歌:“锡壶装酒白连连,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贵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锡壶装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你是神仙饮半杯。 $ x  {7 ]% f# I) S! h2 s5 S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时,都是敬双杯。主人不论客人多少,只拿出两只酒杯,在场的主人轮番给客人敬双杯。[/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酒 令
' z1 v/ ]( B3 c& L3 c; h, H' |4 ?  
, m$ H* q, {9 W) j! I/ R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 T% s5 f1 H, z' J- ^+ L  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例如,唐朝使节出使高丽,宴饮中,高丽一人行酒令即应对曰:“许由与晃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错葫芦’”。名对名,物对物,唐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熟识中国文化。《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鸳鸯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写的是清代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风貌。; x5 h! m0 h( d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3 I4 M2 t+ Y' a  V; B: @/ b
  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迷行拳之举,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因此,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7 K- s% a" j6 `" q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 ]* @3 P; _* h; p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 p: k. Z5 w* H9 ?7 q1 ?$ }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 A4 W$ a0 o7 R% H# ]4 M  击鼓传花: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罚酒方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因此花束的传递很快,每个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击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时紧,有时慢,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了场上的紧张程度,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时大家一哄而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接花者只好饮酒。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负者。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如《红楼梦》中就曾生动描述这一场景。[/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老八大名酒 ) @0 Y( [9 Z, j8 b' ]
  一、贵州茅台 . H* ~, K' _6 a; L* K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当地优质高粱、小麦,辅以科学工艺精心酿制而成。它以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完美风格而冠溉群芳。被荣为国酒、外交酒、礼品酒,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u7 V, B) t3 i& c3 }) C  茅台酒渊源流长。公元前135年,茅台镇就酿出了使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盛名于世。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国家名酒评比之冠,畅销世界各地。
5 o1 ]. L& i, Z; ]  2001年,茅台酒年产量已发展6000吨,正在为实现周恩来总理年产万吨的心愿而挺进。茅台集团已开发了80年、50年、30年和15陈年茅台,以及53度、43度、38度、33度茅台等系列,形成了多品种、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1 E7 x' l7 B1 r! z4 p二、陕西西凤酒 ' \% o' U2 p7 ?3 G. m! @
  西凤酒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它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 {* W: N  l4 T1 C6 `' e  W  凤翔古称雍,为周秦发祥之地,有历代酒乡之称。这里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仰韶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龙山文化遗址更多,秦公大墓轰动世界,雍城遗址和苏东坡任职时兴建的东湖园林等名胜古迹驰名全国。
7 {2 n; x  |. X9 _4 p2 t* W; N6 l6 I  《史记.秦本纪》上记述的秦穆公,赐酒为盗马“野人”解毒;《酒谱》记载的秦晋韩原大战秦穆公获胜后投酒於河以劳师的典故发生在这里。可见,当时的雍地不但有酿酒业,而且出现了古老的佳酿。这里自古以来盛产美酒,唯以柳林镇所酿造的酒为上乘。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东湖柳、西凤酒”的佳话,唐贞观年间,西凤酒就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荣誉。到明代,凤翔境内“烧坊遍地,满城飘香”,酿酒业大振,地境路人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以品尝西凤酒为乐事。
# M. V$ X' N7 h6 [' D* {  清末,西凤酒打向海外,屡获大奖,盛名大振.......
3 B$ w7 h7 w4 z! D三、山西汾酒
. a4 G% D; a0 C. p4 B9 f: k* G  杏花村的酿酒史最少可以追溯到1500年以前。《北齐书》卷十一就有: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的记载;北周诗人庚信曾写过:“三春竹叶酒,一曲鵾鸡弦”的诗句,记载最早的竹叶青酒;唐诗人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朱翼中《北山酒经》云:“唐时汾州有乾酿酒”;宋窦革《酒谱》、宋张能臣《酒名记》、元宋伯仁《酒小史》等均有关于汾酒的记述。唐时,杏花村有72家酒作坊,清代中叶增至二百二十余家。 8 P  t& e+ Y8 d0 k: {/ o8 s
  1875年汾阳王姓乡绅,在杏花村创立了“宝泉益”酒作坊,以产“老白汾”酒而闻名于世。1915年其兼并“德厚成”和“崇盛永”而易名为“义泉泳”。是年,“老白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甲等金质大奖章......
; O* r; W: {* ~: U, v四、安徽古井贡酒 6 X7 {) R% G* x- f
  古井贡酒,之所以被世人誉为“中华白酒第一贡品”,其渊源可上溯到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独创了中华白酒第一贡品--古井贡酒。该酒的酿制工艺是承袭了1800多年前“九酝春酒”的工艺。
* ]3 g* I0 P. c  k3 y! m. @, I5 L  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和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曹操在请奏书中写道:“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dan)。腊月制曲,正月冻解。用好高粱,三日一酝酿,九日一循环,如此反复。…….臣得此法,酿之,常善。今谨上献。”上述九酝酒法既是对当时亳州造酒技术的总结,也是亳州的九酝春酒曾作为贡品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0 k2 v% b8 B9 ~( @/ W  这,便是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井贡酒的源头。因而,从东汉建安年间起,该酒便自然而然地有了“中华白酒第一贡品”的美誉了。而且,酒以人传,皇室贡品的名声就越传越盛。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起,一直到明清两个朝代三、四百年来,均被正式列为皇室的贡品,且年年进贡,年年受宠。所以,“古井贡酒--中华白酒第一贡品”的得名就从此叫开了,并因酒质的优美而名闻天下.......
# q4 X$ N4 y# d& V1 f+ v4 I5 O五、泸州老窖 7 W" E0 t0 D' m; A6 [
  “泸州牌”老窖大曲(特曲)享有古今,驰名中外,具有“醇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犹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是浓香型白酒中牌名最老、产量最大、出口最多最早、出酒率最高、声誉最好、市场最广的名牌产品,1952年就被国家确认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故浓香型白酒又称为泸型酒。馨香四溢的泸州老窖,正是凭借这样的优势,一代一代兴盛不衰,源远流长。
7 c3 ~: r$ k( J) |# O* ^  自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泸州老窖蝉联历届国家质量金奖和中国名酒称号,先后获重大国际金牌达18项之多。特别是1994年10月再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名酒与饮料食品品评会特别金奖,充分显示出“四百年老窖飘香、八十年金牌不倒”的风采和实力......
: ^( @8 p5 R8 @6 M7 j六、江苏洋河大曲
, J! a9 y4 E2 A3 I  据史料记载,洋河大曲在清朝雍正年间被选为皇室贡品。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路过宿迁,住皂河行宫,得知“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洋河大曲就产于附近的洋河镇,龙心大悦,遂下旨大宴群臣,饮后果然香浓清冽,回味无穷,名不虚传。乾隆为此在皂河留住七日,走时留下“酒味香醇,真佳酿也”的御笔题辞。
( B8 p- n8 p- q1 q' u  明末清初,洋河酒业已具盛名。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山东等九省客商聚建会馆,十五家槽坊竞献佳醪,一时云蒸霞蔚、酒气氤氲。据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是个品酒高手。一次,他路过洋河,喝了三天洋河酒。三天没喝足,临走还买了一船。洋河美酒令这位大文学家诗兴大发,他挥笔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清风明月酒一船\"一句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七、四川剑南春
* X$ ]2 q2 d+ a! V% i( d) f  二十世纪初,绵竹大曲在多次四川国货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奖状。
; L7 O' J3 B% E0 j: q1 Q# H  1932年首获准使用注册商标而名扬天下。自1913年开始,绵竹相继有50余家酒店、 酒行、酒庄在成都西市,绵竹大曲成为成都“酒坛一霸”。
6 k& a8 z2 H6 p7 W8 |  四十年代初,绵竹酒业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大曲酒作坊增至38家,老窖200多个,年产350多吨 ,并远销重庆、南京、上海等地。0 V, j& w2 Z/ Y, ]4 ^7 E
  绵竹大曲获奖 1922年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
1 f: c$ |- e+ s' ~  1928年获四川省国货展览会奖章、奖状。+ S" D, u6 X- e+ e" }
  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义全和”等十二家大曲酒, 获四川省优秀酒类奖凭。8 m: I8 B' l# @' i7 B0 m
  1932年四川省举办第一次名产展览会,绵竹县提供多种产品参展,其中“垣丰泰”大曲坊酿造的大曲酒,首次被批准使用注册商标,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引起了一 番轰动......
5 L9 U8 B& V1 M8 S4 z  八、四川五粮液 7 @; N+ C) ]  s8 R! [
  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经104°北纬28°,金沙江与岷江在此合而为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宜宾,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国之瑰宝”五粮液,正是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上孕育了她的芬芳和甘醇。从两千多年前僰人酿造的“蒟酱”,唐代杜甫赞美的“重碧酒”,到宋朝黄庭坚吟诵的“荔枝绿”,“姚子雪曲”,其间凝结了无数酿酒人艰苦卓绝的追求,终于成就了“五粮液”这朵中国酒文化的奇葩.......[/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中国酒的分类 - P+ ^) [6 ^% H* k
   自古以来,酒就是国人所喜爱的饮品之一。佳节庆贺、亲朋聚会、宴飨宾客、喜庆丰收、婚丧嫁娶皆少不了它。从仪狄、杜康造酒的传说、刘伶酒醉成仙的传奇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醉草吓蛮书”的佳话;再从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豪放到周宪王“醉里乐天真”的无奈……直到曲艺大师侯宝林先生的《醉酒》相声段子中的调侃,无不浸润着酒的文化底蕴。
; Z8 {& u4 h& a7 b3 {$ C  ! ?# d0 G4 `$ U! J5 j7 l
  据考证,中国酿酒史远远早于文字的发明,大约有八千年之久。经过了这漫长的发展历程,我国的酒已发展成为具有五大类别、百十个品种的中华酒系。下面就对中国酒的类别划分做个简要的介绍:中国白酒中国白酒的起源历来就有东汉、唐代、宋代和元代四种说法,其中以宋代的说法较据代表性,也就是说从宋代计,我国的白酒酿造大约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其他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其制造工艺远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复杂,原料也是各种各样,特点各有风格,特殊的风味则更是不可比拟的。中国白酒的酿造发展至今,生产出的白酒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其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能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B4 L, g8 G  H  W
  5 P1 o" ?3 m# ~- Y
  黄酒
  @# h1 A# m8 M8 e9 G/ B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酒,其起源与我国谷物酿酒的起源相始终,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它是以大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和发酵、压滤而成的酿造酒。黄酒中的主要成分除乙醇和水外,还有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含氮物、醋酸、琥珀酸、无机盐及少量醛、酯与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等,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有益无害。因此无论是从振奋民族精神、继承民族珍贵遗产,还是从药用价值、烹调价值和营养价值来讲,黄酒都应该成为我国上下普遍饮用的第一饮料酒,也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酒种之一。$ r/ [: [, L: S
  现在市场上黄酒的种类很多,但按原料、酿造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归纳为三大类:即绍兴酒、黍米黄酒(以山东即墨老酒为代表)和红曲黄酒(以浙南、福建、台湾为代表)。
$ |4 F! ^: U0 A" ~; ]4 c  
2 k" \. W  m3 A# a; e: M) B  果酒
* \. e5 L0 w2 S) k+ S  果酒是以各种果品和野生果实,如葡萄、梨、桔、荔枝、甘蔗、山楂、杨梅等为原料,采用发酵酿制法制成的各种低度饮料酒,可分为发酵果酒和蒸馏果酒两大类。果酒的历史在人类酿酒史中最为悠久,史籍中就记录着“猿猴酿酒”的传说,但那只是依靠自然发酵形成的果酒;而我国人工发酵酿制果酒的历史则要晚得多,一般认为是在汉代葡萄从西域传入后才出现的。
. U$ N& Y' s, [( N  唐宋时期葡萄酿酒在我国已比较通行,此外还出现了椰子酒、黄柑酒、桔酒、枣酒、梨酒、石榴酒和蜜酒等品种,但其发展都未能像黄酒、白酒和配制酒那样在世界酿酒史上独树一帜、形成传统的风格。直到清末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果酒类规模化生产的开始;建国后我国果酒酿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最有代表性的葡萄酒为例:凡世界上较有名气的葡萄酒品种,我国均已能大量生产;生产企业则以张裕、长城和王朝最为著名。
* U0 |0 P6 M" v: _! R  / j  a) X; r, \& {4 F3 B. E0 ~1 Z1 v
   配制酒
4 n/ l1 L# B  J  |& M" C( K  据考证:中国配制酒滥觞的时代当于春秋战国之前。它是以发酵原酒、蒸馏酒或优质酒精为酒基,加入花果成分、或动植物的芳香物料、或药材、或其他呈色、呈香及呈味物质,采用浸泡、蒸馏等不同工艺调配而成的,在酿酒科学史上属世界极珍贵的酒类之一。" R1 y7 q4 k+ Q# B* K0 z
  当今我国市场上配制酒的种类繁多,但总的说可分为保健酒和鸡尾酒两大类。其中保健酒是利用酒的药理性质,遵循“医食同源”的原理,配以中草药及有食疗功用的各色食品调制而成的,其花色品种蔚为大观,令人叹为观止。产品以味美思、竹叶青和金波酒等为代表;鸡尾酒则要复杂得多:它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掺入果汁、香料等调制而成的混合酒,在调制过程中还要考虑到颜色、酒度、糖度、香气、口味等诸多因素。以往我国多数鸡尾酒从配方、制作方法到原料都是由国外引进的,不但价格昂贵且难以普及消费。后经实验发现我国的名酒,包括白酒、黄酒、啤酒和果露酒以及果汁、汽水等都可用以调配鸡尾酒,调好的酒一样有情调,同样风味卓绝。目前我国成功的鸡尾酒配方已达数十个。
& s1 C/ o8 k) w, J& e0 g1 K  * j# \; }$ M  j9 a/ E
   啤酒
$ X; O8 c( e1 r# z. B; b0 L  啤酒是以大麦和啤酒花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有泡沫和特殊香味、味道微苦、含酒精量较低的酒。虽然我国在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啤酒厂,但史书记载我国早在3200年前就有一种用麦芽和谷芽作谷物酿酒的糖化剂酿成的称为“醴”的酒,这种滋味甜淡的酒虽然那时不叫啤酒,但我们可以肯定它类似现在的啤酒,只是由于后人偏爱用曲酿的酒,嫌“醴”味薄,以至于这种酿酒法逐步失传,这种酒也就消亡了。近代中国人自己建立和经营了啤酒厂,如开始于1915年的北京双合盛啤酒厂和1920年的烟台醴泉啤酒厂等,但由于当时人们对啤酒的生疏与不习惯
% m, ~% A  m" i  Q, q  ,产、销数量都寥寥无几。
' k2 K& Q  o# u/ ~; |: C8 P* {' v  建国后,啤酒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仅以1990年的统计数字:当时全国啤酒生产厂总数已达800多家、产量800多万吨,其中不少品牌的优质啤酒已远销港澳地区和欧洲、北美国家。近年来由于人们日益重视饮品的保健作用,啤酒的发展也有着品种味形多样化、口味清淡、低糖、少酒精或无酒精的趋势。我国的新型啤酒包括:黑啤酒、小麦啤酒、果味啤酒、奶酿啤酒、营养啤酒、保健啤酒、葡萄啤酒、猴头啤酒、木薯啤酒、矿泉啤酒、甜啤酒、三鞭啤酒、高粱啤酒、荞麦啤酒、蜂蜜啤酒、人参啤酒、“增维”啤酒、玉米啤酒、强力啤酒、灵芝啤酒、芦笋啤酒等多个品种。[/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酒的品评
$ U: C$ a; S2 L+ l3 C" y  人们运用感觉器官(视、嗅、味、触)来评定酒的质量,区分优劣,划分等级,判断酒的风格特征,称为品评,人们习惯地称为评酒,又称为品尝、感官检查、感观尝评等。对酒类品质优、次、劣的确定,仅根据理化分析结果制定的指标是不够的。因为至今为止,尚未出现能够全面正确地判断香味的仪器,理化检验还不能代替感观尝评。酒是一种味觉品,它们的色、香、味是否为人们所喜爱,或为某个国家、地区的人民、民族所喜爱,必须通过人们的感觉进行品评鉴定……
" n3 z2 a+ _. j* W  品评是一门科学,也是古代留传下来的传统技艺。据《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制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明代胡光岱在《酒史》中,已对“酒品”的“香、色、味”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评酒术语。由此可见,对酒的芳香及其微妙的口味差别,从古到今,用感官鉴定法进行鉴别,仍具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任何理化鉴定是代替不了的。酒好、酒坏,“味”最重要。在评酒记分时,“味”一般占总分的50%。苏东坡认为,评判酒的好坏,“以舌为权衡也。”确是行家至理……[/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90

回帖

6

精华

中级会员

律学博士(正八品下)

积分
496
威望
223 点
资产
148837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COLOR=\"Blue\"]饮酒小知识
! ], m; Q' N% B0 j3 a  
1 m$ Z" l0 [" z  一 酒的化学知识5 m# ]  B& C# m8 |6 z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决定酒的质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种类却非常多。这些成份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
0 \! @7 u. L0 f7 g  饮料酒中都含有酒精,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为46.4 C: K$ j& I& x& A0 B- T; d
  糖转化成乙醇的化学反应式:
, _: n+ U" Z- Z  C6H12O6 → 2CH3CH2OH + 2CO2
: J5 N' u+ s# }* r  " H; b; g4 z( F2 |1 K' R
  二 酒在人体内的吸收
: S9 a5 ^3 \& F7 P6 m3 f& M% \  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5 @) M5 D) ?. T6 x
  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 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是0.7%。
1 L/ T( U* v" g8 r  5 p1 Q  h6 j# n9 }6 {5 v8 n5 }
  三 酒的度数
7 n) S  B2 y( n5 }4 O" o$ T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通常是以20 ℃时的体积比表示的,如 50 度的酒,表示在100 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 毫升(20 ℃).
& d! G! x: ^- ~  表示酒精含量也可以用重量比,重量比和体积比可以互相换算.0 F, z- a9 [* M8 R* _- e. I
  西方国家常用proof表示酒精含量,规定200 proof 为酒精含量为100% 的酒. 如100 proof 的酒则是含酒精50%.  F) a+ E1 X( P9 }6 V
  
* V2 W* x1 q8 [& \# h/ E: f  四 啤酒的度数:  啤酒的度数则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啤酒生产原料, 也就是麦芽汁的浓度,以12度的啤酒为例,是麦芽汁发酵前浸出物的浓度为12%(重量比).麦芽汁中的浸出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以麦芽糖为主.
7 f' Z/ t) o8 f  啤酒的酒精是由麦芽糖转化而来的,由此可知,酒精度低于12度.如常见的浅色啤酒,酒精含量为3.3-3.8%;浓色啤酒酒精含量为4-5%.# Y3 V4 e+ F- m
  5 y" m/ B( _! E$ R  y) ?' t  D2 E
  五 干酒和甜酒5 d, U: Y& _- G! _( o. {
  葡萄酒和黄酒,常常分为干型酒和甜型酒,在酿酒业中,用\"干\"(dry) 表示酒中含糖量低,糖份大部分都转化成了酒精.还有一种\"半干酒\",所含的糖份比\"干\" 酒较高些.甜,说明酒中含糖份高,酒中的糖份没有全部转化成酒精.还有半甜酒,浓甜酒.
1 B4 E3 x8 f; T$ G& a. f9 r  
! s+ P- ~# X$ [( J0 a! v8 O, I( A  六 酒瓶上的英文标记:  酒瓶上往往有一些英文标记,表明酒的品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k2 V) j3 d/ S9 k0 I0 U/ d
  法国酒法规定:只有在夏郎德省(Charentes)及滨海夏郎德地区的少数地点,栽培几个特定的葡萄品种,利用壶式蒸馏锅,直火蒸馏所得的蒸馏液,贮存在橡木桶内, 经过若干年陈酿老熟的蒸馏酒,才批准使用\"可涅克\"(Cognac)的商标.其它地区, 既使用同样方法酿制成的蒸馏酒,不能用\"可涅克\"名称.2 f( j; ?& @' R
  如法国可涅克酒(白兰地酒)的酒瓶上,常常可看到以下标记:
* }! H$ U4 t+ `" e, e  ─────────────────────────────────────
. N) d+ \- {$ }0 l+ e7 ^  标 记     英文全称            备   注) f" X6 J! L& B! G/ I( |/ v
  ─────────────────────────────────────8 b6 v# K/ i4 C! J8 t. D$ \
  Three Stars                三星,贮藏4.5年以下.
2 A! N5 m0 [5 Y. Q  V.S.O.P.   Very Superior Old Pale    非常优质的陈年浅色白兰地0 V7 h( E; E1 b* l3 c; i: I
  至少贮藏4.5年的白兰地,色较浅,
% l7 e, I6 I. M7 O! P  V( d  V.S.O.    Very Special Old
" x7 h7 y0 u0 s; ^( Q  V.V.S.O.   Very Very Special Old Pale  y, B; O3 }3 y9 t& K9 }1 d2 _
  V.S.O.D.   Very Superior Old Dark    (酒盛在木桶中,吸收木桶溶解出: }  G" e* m- U4 B# l( g
  来的丹宁成份,使酒从无色变为, D. _! l$ w* E; K5 S& D; l2 w* W
  褐色,时间愈久,酒色愈深,故名.  N- |6 k7 p: t5 W7 v
  Reserve                  保留
% Z# @! L9 z  |0 a. @: h  Extra                   特级
& I0 j1 F$ k% s7 q+ s  X.O      Extra Old          陈年特级
3 z0 g* J% A$ Y4 J& c) _  Cordon Blue                蓝饰带
* G9 ?5 h2 d! ^) W  V.S.E.P.   Very Superior Extra Pale   说明这是\"极高档的蒸馏酒\",
3 ~7 D* c4 x5 i7 p6 @  常见于美国市场9 u& [2 J/ c$ U& d# T
  ─────────────────────────────────────  `# m0 v) @: V* Z7 h
  七 法国香槟酒含糖量的表示方法: 0 w" P" N3 b4 s( m9 Z3 Z' [+ R
  EXTRA-SEC   含糖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
( y' I) f. T9 D( q( n0 t) @  P  SEC      含糖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 m' O! ~! B! w+ e( K! Z
  DEMI-SEC    含糖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六
$ i) R2 a) w  \9 D9 ?  DOUX      含糖进分之八到百分之十
+ X) E/ X- Y& G$ _8 m  
; i( H8 @" @) w) N& h/ b' o7 ~  八 黄酒的饮法
) R3 {! @6 D7 P) L  黄酒的饮法,可带糟食用,也可仅饮酒汁。后者较为普遍。
8 T- ?* j% M0 F- i8 q5 w* I6 ~  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 d8 i# i  A) D9 r% v) X0 A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饮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入杯内。# f- C. v4 P$ p( [/ p% [9 V
  饮酒时,配以不同的菜,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
, r: P6 F; R( ?! K2 u% w" x3 P  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
- G1 B6 r( Q6 h. v  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 j8 F9 k, y9 w8 f" m
  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
. l. r2 F8 n8 k  i  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6 z1 w1 f$ f1 Q4 a: f, c; U  
+ J- s4 R' k8 D: F- ^' p  九 饮葡萄酒的规则' s, b- K# w+ P- w1 r# L) |2 ~- Z
  葡萄酒,一般是在餐桌上饮用的,故常称为佐餐酒(Table wines). 在上葡萄酒时,如有多种葡萄酒,哪种酒先上,哪种酒后上,有几条国际通用规则:4 o' R3 g7 C8 z
  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
- @  x7 i7 W0 O1 _; n  先上新酒,后上陈酒;
3 T6 z* d  F1 R# y7 g1 i- V% q9 X  先上淡酒,后上醇酒;) R: t0 X& B) {1 C5 a( g6 r& k1 y, a
  先上干酒,后上甜酒.. u$ }/ U. z5 a6 @
  
  R1 z4 @4 b. {/ ~  b  十 饮酒的最佳温度
' z- G4 F- t5 I" W0 _1 S4 e( K  黄酒,适当加温后饮用,口味倍佳,但是究竟多为温度为宜, 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研究.古代用注子和注碗,注碗中注入热水,注子中盛酒后,放在注碗中.近代以来,用锡制酒壶盛酒,放在锅内温酒.一般以不烫口为宜.这个温度约为45-50℃左右.
2 B; a8 m1 q. e' t0 h5 g  白酒,一般是在室温下饮用,但是,稍稍加温后再饮,口味较为柔和,香气也浓郁. 邪杂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在较高的温度下,酒中的一些低沸点的成分,如乙醛, 甲醇等较易挥发,这些成分通常都含有较辛辣的口味.2 g  H. h8 ]! j' H# U& d$ m
  葡萄酒:不同的葡萄酒适宜的饮酒温度有所不同.4 D# M0 ~0 ^, L- f, X! J$ n+ m
  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      8-12 ℃
+ {: o9 b( h7 T- j+ W  香槟酒、汽酒和甜型白葡萄酒   6-8 ℃  p0 E$ J  i% `% {
  新鲜红葡萄酒          12-14 ℃
" J) R1 T0 I* l: [  陈年红葡萄酒          15-18 ℃
/ p5 b3 e# R; G& U. \9 V  啤酒:啤酒是一种低酒度的饮料酒,较适宜的饮用温度在7-10℃之间,有的甚至在5℃左右.如果喝黑啤酒,温度更低些,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将酒置于冰箱内冻至表面有一层薄霜时才拿出来喝.8 L  e1 p( n7 t* H0 J
  2 l& i  [/ ?1 D. G7 n: H+ I$ `
  十一 开胃酒、佐餐酒和饭后酒(Apertif Wine, Table Wine, Liqueur)
( D- R  \/ R, y) I1 h  e  中国人喝酒,往往在饭前喝,先上一些冷盘,一边饮酒,一边吃菜,最后干杯, 干杯后,有时再来一些米饭或点心,吃饭时和饭后一般是不再饮酒.
( S5 p9 H! E; U# }' d  开胃酒,这是饭前饮的酒,能增加食欲。适合于开胃酒的酒类品种很多, 传统的开胃酒品种大多是味美思(Vermouth)、雪利酒(Sherry),这些酒大多加过香料或一些植物性原料,用于增加酒的风味。现代的开胃酒大多是调配酒,用葡萄酒或烈性酒作酒基,加入植物性原料的浸泡物或在蒸馏时加入这些原料。
' w' L( K& `  [& m) R# f- I  佐餐酒,是在进餐时饮的酒,常用葡萄酒。
% ^0 z+ h: P6 F# [9 a7 i  在西方,有喝饭后酒的习俗,饭后酒的种类主要是:白兰地和利口酒(liqueur) 。利口酒也是一种烈性酒,但其风味是由加入的香料决定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风味料浸泡在烈性酒中,另一种方法是加入香料后进行蒸馏。都要加入糖浆作为甜味剂。故利口酒都是甜酒。
; K  I; L( O& Q  
4 |' B0 [! B" p) T  十二 鸡尾酒和长饮(Cocktails and ong Drinks)
1 |; @4 I7 ^( k. o0 E' i( u  鸡尾酒和长饮都是混合酒。以烈性酒为基酒,加入香料酒、鸡蛋、果汁、冰块和糖水等混合而成。烈性酒可采用威士忌、白兰地、兰姆酒、俄得克等。我国也常用中国名酒如茅台酒、剑南春、五粮液等白酒作基酒。鸡尾酒又可分为餐前、餐后鸡尾酒或香槟鸡尾酒,用于不同的场合。
  Z9 [% y! _  @  鸡尾酒和长饮的配制方法相似。区别在于各种用料的配比不同。! d, U- W  x- ^/ T9 b
  鸡尾酒,也称为短饮。一般以蒸馏酒为基酒,其特点是酒度较高, 约占总容量的50-70%,香料味浓重,随调随喝,这宜放置过长的时间。8 o+ l0 F4 h8 P6 X, X! N
  长饮是用烈性酒、果汁、汽水等混合而成的低酒精饮料。配料中酒较少,饮料较多,比鸡尾酒淡。可放置较长时间。
8 e: e3 g; U, `+ G. ]1 q& b  4 E0 T  Y6 A/ Q' Y) l
  十三 金酒(Gin)
& q. x; q5 ]) L& H. K, k  金酒是一种再制酒,它是用高酒度的中性酒为酒基,加入桧属植物的浆果或其它风味料,再次蒸馏后得到的产品。配制的金酒无须再次蒸馏,是用桧属植物的香油或其它风味料调配而成的。3 M& Y' D! m: f- @. p
  9 G" `& h! H) k- ?, s
  
! P. J% d! f# P8 O" }& ]  十四 俄得克(Vodka)和兰姆酒
  V6 i3 [! ?/ P$ U5 X. c  俄得克是一种中性烈性酒,无色、无味,无香气及无任何特征。在制造时,经过多次蒸馏,或蒸馏后用活性碳处理。在俄得克中加入某种风味料,该酒就具有这种风味料的特征,因而也用这种风味料的名称命名。
; |9 N( s1 ^# U0 ^  z4 ^1 m8 f  兰姆酒是用甘蔗汁或糖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得到的烈性酒。在靠近赤道的一些国家产量较大。[/COLOR][/SIZE]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5-4-8 00: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